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篮球资讯

姚主席辞职,明智之选?

导语

【文眼】对于姚明在中国篮协主席职位上的表现,社会各界看法各异,其中不乏批评之声。本文旨在探讨为何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篮球巨星,在其职业生涯的另一重要舞台上未能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作者丨张宾

图片丨来自网络

姚明主动请辞中国篮协主席,成为近期中国体育界的热点新闻。他的离开,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孤勇者走向失败的时代。过去几年,中国男篮成绩下滑,CBA乱象频生,姚明个人的口碑也走向了两极分化。

球员时代的姚明,以其卓越的球技赢得了无数粉丝的喜爱,即使是在卸任的今天,仍有大量球迷将他视为中国篮球的代表。但是在中国篮协主席的任上,姚明的表现并未达到所有人的期待。一方面,有业内人士对他的贡献表示认可;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对其治理下的篮球协会持批评态度。

姚内在七年的任期内,成绩确实存在不足,用“差强人意”来形容也显得不够恰当。尽管中国篮协并非像中国足协那样经常使用“差强人意”这样的词语,但外界的批评声音却是实实在在的。

对于如何评价姚主席的工作,各种文章已经众多。尽管官方新闻通稿给了姚明高度评价,但那更多的是例行公事的官方言论。本文不想对姚明的工作盖棺定论,而是希望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

姚明作为一个公认的情商、智商双高的篮球名人,其个人能力上的短板在担任篮协主席的职位上暴露无遗。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在现实的铜墙铁壁面前,他的宽仁和自由商业化理念让此前行政力量压制的诸多隐患彻底暴露。中国篮球在他任期内下滑至历史最低谷。

姚明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和自己的领导班子,这使得他在面对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他的治理理念与体系的惯性相冲突,导致他无法有效止住中国篮球的下滑势头。此外,他从一个篮球巨星突然转型为篮协主席,缺乏在这个系统内工作的丰富经验和人脉基础。

与国外的篮球名宿担任篮协主席的例子不同,中国的篮协名义上是管办分离的产物、独立的行业协会,但实际上却受到体系的惯性束缚。姚明在这个位置上是一个空降兵,领导的是一个名义上的行业协会,这让他在开展工作时举步维艰。

姚明在商业领域如鱼得水,但走到篮协主席的位置上,这些优势反而成为他的掣肘。他在商业层面上的优势并没有转化为推动中国篮球发展的动力,反而让他在处理篮球事务时受到了一定的束缚。

中国篮球的发展需要市场方面的开拓,但姚明任期内CBA的商业开发并未全面展开。他最大的功绩被认为是将个人的赞助商推荐给了CBA,但球迷们过分强调这一点,却忽略了他在商业层面上的其他贡献。

姚明在担任篮协主席期间,面临着国家队的考核压力。当中国男篮的成绩越糟糕,他就越无暇顾及CBA等其他维度的业务。而且他从商业层面过来接任篮协主席一职,他在篮球领域布局深远,与很多篮球相关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给他带来了额外的压力和质疑。

姚明想要实施的先进篮球理念与体系的惯性相冲突。他试图用聘请国外顶级外教、推行小篮球项目等措施来改革中国篮球,但这些措施在中国这片土壤上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因为中国体育系统的很多事情并不能简单通过聘请名帅或改革某些政策来解决。

即便如此,姚明依然是一个怀有理想的改革者。当他最终选择辞职的时候,理想主义的火种没有完全熄灭。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因为中国篮球早晚会与世界篮球接轨,拥抱时代大潮。但当下需要先克服掉系统的惯性,这需要时间和努力。

在篮协主席这个位置上,姚明是一个外行。如果他能在这个系统里多扑腾几年,呛过水、流过泪,然后再走上这个位置,他的拳脚施展空间可能会更大。但无论怎样,他都为中国篮球的发展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期待在下一个更繁华的路口与姚明重逢时,他能带着更多的经验和智慧归来。

录像推荐
英超德甲法甲西甲意甲NBA

首页

足球

蓝球

录像

新闻